網絡危機公關是長久以來企業一直在探索的一項難題。想要網絡危機公關處理的效果好,我們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企業在做危機公關的時候可能會忽略一些點,但是可能就是因為稍不注意的點讓企業的危機公關處理進入了誤區。看看銳力傳播為大家總結的網絡危機公關公司當下需要注意的誤區。


誤區三:遇到危機時逃避責任
無論網絡危機公關公司還是政府,在面對危機、進行危機公關時都要做到實事求是,這在傳統媒體時代和新媒體時代是一致的。但有些人面對危機時,總是抱著僥幸心理,認為通過隱瞞能逃避相關的責任和處罰。這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甚至無法挽回。
青島;大蝦;事件就是典型事例。公關公司通過在組織本身網站、有影響力的門戶網站或是與傳統媒體相結合發送新聞來實施網絡公關。通過傳統媒體發布新聞時,更應注意與新聞記者建立友好關系,原則是開誠布公,成為其可依賴的有效信息來源,因為記者利用網絡更容易查清組織公布的信息是否真實。2015年國慶長假,兩名游客在青島一家燒烤店各點了一份標價38元的蝦,結賬時店老板卻按每只蝦38元收費。迫于無奈兩人各給了店老板2000元和800元的餐費后離開。事后兩位游客打了110報警,110說這事不歸他們管,價格問題應由物價部門管理。游客又向物價局反映,物價局又說太晚了處理不了。在四處碰壁的情況下,兩位游客將自己的遭遇發到網上,青島一下子成了全國的輿論焦點。迫于輿論壓力,青島市不得不在事發兩日后發布《關于;善德海鮮燒烤家常菜大排檔價格違法問題的處理意見》,物價部門責令店家退款,并依法進行立案查處。而最后的結果是,青島的城市形象和聲譽遭到極大破壞。
以上的誤區證明很多企業或是個人在處理危機時,處理的結果都是給自己的企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有的還在網上造成了非常不好的輿論,然而這些輿論消息又只能通過網絡危機公關公司在新媒體平臺解決,花費的人力和財力和當初處理危機時的代價是相符的,因為企業當初在處理危機的時候就已經留下了給人們詬病的話題。
推薦閱讀:企業面對網絡危機公關的基本對策 ,網絡公關危機高發的環境下保健品行業如何生存 ,網絡危機公關的最佳處理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