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于其他行業有著很大的區別。對于餐飲業來說,口碑可以說是一切,而危機事件對企業的口碑有著相當大的影響。看餐飲業如何做危機公關。
1.以我為主提供情況
危機事件發生后,危機主體面對媒體時要統一消息出口。因為媒體在報道信息時最需要的就是消息來源,如果所有記者不能通過統一的發言人來了解危機事件的真實情況,那么很有可能導致危機事件的信息失去真實性。
在一件危機事件中,如果放任其他工作人員嘴上不設防,就可能造成危機信息說法不一致,從而無法形成統一的媒體公關互動的情況。


2.提供全部情況
指在面對危機事件時,不要刻意隱瞞,更不要歪曲事實,要向媒體坦誠公布危機事件的全部信息,并真實強調危機主體所能確認的事實與觀點。
3.盡快提供情況
在危機事件發生后要及時向媒體做出回應。在處理危機時,有一個“黃金48小時”的處理原則,如果超過48小時仍未做出回應,則會給人們留下推卸責任的心理印象(但不排除現在信息傳播速度加快,人們更加難以接受等待,即便是48個小時)。
在事件發生后,危機主體可以出現在媒體面前,主要找權威性比較強的媒體進行溝通,這樣不僅給人們留下一種積極的印象,也可以第一時間獲得事件的解釋權,從而避免謠言擴散。
二、危機事件中要把民心放在第一位
企業一旦遭遇危機,在沒有發生危機事件時,廣大消費者可能會因媒體的報道改變自己的消費選擇。危機主體在面對媒體公關時,必須博取受害方的好感,最大限度地獲得公眾的理解。取得民心就等于取得了公關的主動權。在面對危機事件時,要及時地通過媒體向公眾通報事實,并通過各種傳播渠道為自己樹立良好的形象。
面對危機,不同餐企的公關行為決定了他們在消費者心目中的信任程度,和它自身的美譽度。
沒有一套系統、科學、可操作的輿情管理機制,以及行之有效的危機應對機制,餐企無法做到在危機突發之后,及時有效地安撫大眾,平息媒體,也不能保護自己的品牌。

